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统计》反思-尊龙凯时ag旗舰厅登录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统计》反思
1、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统计》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图形来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小朋友对拼图特别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观察法、启发法、操作法等。整个活动,通过欣赏拼图引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拼图,说一说拼图的拼法及组成,再通过幼儿示范拼图激起其他幼儿的操作欲望和兴趣,最后自己尝试剪出各种图形,利用图形进行拼搭出有主题、有情节的画面,共同欣赏,体验成功。
活动目标
1. 能够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多种物体及主题画面。
2. 拓展幼儿空间知觉,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精神。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说出拼图的拼法和组成,难点是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活动准备
拼搭图若干布置成展览区,各种颜色的卡纸、剪刀、浆糊,范例一幅。
活动过程
一. 组织小朋友进入教室欣赏拼图并仔细观察这些图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放轻音乐)
二. 出示范例《小兔晒太阳》拼图,让幼儿说一说这幅图的拼法及组成
1. 太阳:一个红色的圆形作脸,许多黄色的三角形作太阳光芒。
2. 树:三个绿色不同大小的三角形作树叶,一个细长的紫色的长方形作树干。[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3. 花:一个黄色的圆形作花心,五个桃红色的梯形作花瓣,一个蓝色长方形作 花茎,两个绿色的半圆形作叶子,一个大的紫色的梯形作花盘。
4. 两个红色的椭圆形作长耳朵,一个黄色的大圆作头部,三个小圆分别作眼睛、鼻子,一个红色的三角形作嘴巴,一个浅蓝色的扇形作身子,一个紫色的半圆形作口袋,两个深蓝色的半圆形作腿。
小结:各种各样的不同颜色的图形都是好朋友,它们可以相互组合在一起,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图画。
三. 请幼儿示范拼图
1. 拼房子(几种不同的房子)
2. 让幼儿知道同一种东西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四. 提供2—3张卡纸给每位幼儿,让幼儿尝试剪出各种图形,然后进行自由组合拼图,教师巡回指导,要求拼出有情节的画面。(播放音乐)
五. 欣赏及展示作品,并说说怎么样拼的。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操作、学习,幼儿的认知由抽象变具体,由单一变多样;给幼儿充分展示和交往合作的机会,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拼完后让幼儿说一说拼的过程,因为是幼儿真正亲手操作的,幼儿都会说,说得都非常好,很有条理;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第三环节幼儿个人在示范拼搭时,不会忽视了下面的幼儿,改为小组合作,效果可能会好些;还有那些拼图范例会充分利用;第四环节的剪图形改为课前准备,把更多的时间给幼儿动手拼更有主题、情节的画面,这样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2、大班数学教案《统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2、难点: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活动准备:
水果图片,统计图,展示板,多媒体课件,彩色即时贴。
活动过程:
一、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四种水果,看看是那四种水果?
(视频出示水果图片:草莓、梨、西瓜、菠萝等)师:你能一眼就看出每种水果有几个吗?
师:每组的操作盒里也有这些图片,请给它们排排队,数一数,比一比。
(排队的方法有很多,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张表格,从这张表格可以看出来,我们给水果排队应该是从哪边开始?
(从下往上排队,水果标识在下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讨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并把表格贴到黑板上。
师:你是怎样摆的?哪种方法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水果的多和少?
幼:一个格子摆一个水果就能帮助我们比出多和少。
师: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幼:按从少到多排或从多到少排的方法比较好,一看就知道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2.介绍统计图。
师:你们在摆图片时有没有碰到困难?
幼:西瓜图片太大,一个格子放不下。
师:谁有好办法?
幼:也可涂颜色来表示。
出示多媒体课件(教师展示涂颜色的方法。) 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
师::涂颜色的看起来非常清楚。这时就会出现四个柱子。我们只要比较柱子的高低就能知道水果的多少。
(出示统计图展示板)想一想,图中的四个柱子、数字、水果标识都告诉我们什么?。
师:如果我们还想知道这种水果有几个,草莓比梨多几个,这图能告诉我们吗?我们该怎么办?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张图,底下的图片可以告诉我们是什么水果。数字可以告诉我们哪种水果有几个,像这样的图叫统计图。
3.看图提问题。
师:请你说说从统计图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幼:统计图告诉我西瓜最多,梨最少。
幼:统计图还告诉我苹果有5个,比草莓少1个。
二、应用知识
1.创设情景。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班要开联欢会,可是老师不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所以我们以组为单位,统计一下最爱吃的水果,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即时贴贴到最喜欢吃的水果那栏里,统计好之后,讨论一下,什么水果是你们组最爱吃的?
2.小组讨论结果展示。
师:请每组出一名小朋友,拿着统计图说一说。
3.分析应用。
师:根据这些统计图,我们知道了哪些水果该多买一点,哪些水果该少买一点?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数学练习册》统计练习题。
活动反思:
静下心来思考,在整节课中存在许多以上不足之处外,还有一个就是自己本身存在的一些不太注意的细节,如:如果教学中语言更精练,提问更有针对性,让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一些,大胆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练习设计更有坡度一些,我想本节课效果会更好。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亲和力与学生溶为一体,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教师提供的丰富的生活事例,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分析,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探索中,发现规律、自主构建、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并初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为自己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统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初步学会统计的方法,以及在统计表中做统计记录。
2.学习使用曲线图来表示事物的变化过程,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培养幼儿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和尝试精神。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环境:设置四个入口“玩具关”、“动物关”、“图形关”、“颜色关”。地上画有两个大统计表。
2.统计表若干,铅笔若干。
3.电脑课件,大空白记录表1张,录音机,磁带。
4.骰子、保龄球、套圈、气温记录表、飞标、鲨鱼牙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引起兴趣。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到孙悟空的花果山里玩呀?不过进入花果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我们来问问孙悟空,怎样才能进入花果山呢?
2.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
(1)配班教师扮演孙悟空,提出问题。
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花果山做客。不过,想进入花果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花果山有四个入口,分别是“玩具关”、“图形关”、“动物关”和“颜色关”,而每个关内都设有难题,小朋友把这些难题解决了,就可以进入我的花果山玩了。
(2)教师讲解操作要求。
刚才孙悟空告诉老师,这些难题就是数一数图形关里面的图形、动物关里面的动物、玩具关里面的玩具、颜色关里面的颜色的数量有多少,然后用数字在表格上记录好。看哪一组小朋友合作得最好,最先攻破难题,进入花果山。
(3)幼儿合作操作。
3.小结:统计的概念
4.学习曲线图的记录方法。
(1)出示课件,引起兴趣。
(2)幼儿第二次尝试操作。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骰子、记录表),探索掷骰子的记录方法。
(3)教师小结操作情况。
(4)学习曲线图的记录方法。
a.示范记录孙悟空掷骰子的变化过程。
(幼儿看课件,教师在大空白表格上示范记录。)
b.引导幼儿小结记录的步骤。
(5)幼儿第三次尝试操作。
幼儿分组操作:猜拳、掷骰子、打保龄球、记气温、圈套、掷飞标、按鲨鱼牙。
(6)教师小结操作情况。
5.游戏:会跳舞的曲线图。
幼儿戴上头饰扮演音符,在地上的表格上找到相应的位置站好,组成曲线图听音乐跳舞。
6.听音乐出场。
小朋友,天黑了,我们要回家了。
活动反思:
在操作中,孩子们很认真的观察统计,因为提供的图片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图案,在最后和幼儿一起检验结果时,有的幼儿还在低头统计着。可见孩子们很喜欢这节活动。大家参与的兴趣很高,到最后都完成了统计,虽然有的幼儿的统计结果不对,当得知漏数时,孩子们脸上认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表情,是那么美好。
4、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有趣的数学符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对数学符号感兴趣,积极参与数学游戏。
2.认识“=”、“〈”、“〉”,初步学会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符号卡片若干(“=”、“〈”、“〉”“”“-”等)
2.自制数学图标一张
3.数学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数字卡及数学符号卡,谈话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今天我请来了许多朋友,请你们仔细看哪些是我们已经认识的?把它们找出来。
小结:小朋友们认识的朋友可真多,现在屏幕上还有三个新朋友,我们还不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2.认识数学符号: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
(1)出示图片,认识符号。
①出示等于号的图片,提问:
这个新朋友,刚才有小朋友已经说出了他的名字,你们认识它吗?它叫什么名字?长得什么样?什么时候,我们需要用等于号呢?
教师小结:等于号是由两条一样长的平行线组成的,它表示两边的物品或数字是一样多的、一样大的。
②同时出示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图片。
师:接下来,我们要认识一对双胞胎符号,请你们仔细看一看,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俩长得什么样,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是一头尖,一头张开大口,像一只鳄鱼张开大嘴巴。不一样的是,前面开口,后面尖尖的是大于号,它表示前面的物品或数字比后面的要多、要大;前面尖尖,后面开口的是小于号,它表示前面的物品或数字比后面的要少,要小。
(2)尝试用手臂探索表示各种数学符号。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刚才我们认识的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都是数学符号,而且它们都是由两条直线组成的。动动脑筋,,你们能用我们两只平平的,像直线一样的手臂表示这几个符号吗?
(3)游戏:符号蹲。
玩法:教师和幼儿统一等于号、小于号和大于号的动作,幼儿根据教师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大家一起检验。
3.学习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
师:刚才我们玩了好玩的符号蹲游戏,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我这儿有一几张数学图表,上面丢失了一些数学符号和数字,请你们帮我在下面的答案栏中找出来。(引导幼儿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4.分组游戏
师:你们做得可真棒,真让我感到高兴。现在,我想请你们玩一个分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你们三个人一组合作玩。请你们自己选择,和自己的好朋友三个人一组,组合好的站到后面的点子上。
介绍游戏玩法:都组合好了吗?现在和你们组的成员拉拉手。小朋友们请看,这边的桌子上是刚才我们学的数学符号卡片,这边的桌子上是1-10的数字卡片。等一会,老师说开始后,我们每组的三个小朋友先到时这边的桌子上取找你们喜欢的两张数字卡片,分别挂在两个人的胸前,再一起到这边的桌子上取相应的符号卡片,挂在第三个人胸前。然后赶快调整位置,组合成正确的数学式。
5.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整理材料,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和数字卡片及数学符号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玩得真开心。你们好朋友之间合作的也非常好。现在,我们一起把卡片朋友们送回家休息休息吧!
活动反思:
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5、大班数学课教案《有趣的格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中许多物体呈格子状,感知格子的特征。
2.体验玩格子的乐趣。
3.促进数学空间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发展,乐意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多媒体设备。
2.人手一张正反有8格和9格的格子图谱,人手6个棋子。
3.布置寻找周围像格子形状的物体之任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呈格子形状
师:今天天线宝宝给我们带来一些礼物,看看是什么呢?(出示呈格子状的实物)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
2.寻找和回忆生活中的格子师:你们平时有没有见过什么东西也是一格一格像格子形状的?(启发回忆在家里、幼儿园、马路上、野外等地方)
3.看课件,了解生活周围有许多东西呈格子状。(放课件1,出现格子)
二、感知8个格子的特征,和8个格子玩游戏
1.那这个格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放课件3,出现格子)看看相同的小格有几个,横线有几条,竖线有几条呢?引导幼儿从上往下数横线,从左往右数竖线,并小结:原来8个格子由3条横线和5条竖线组成。
2.自由摆放棋子,感知点、线、间。
3.看课件中的一个棋子,说出位子。(在第几条横线、第几条竖线上)
师:看,有个棋子要跳出来了,看看它在什么位置,你能说出来吗?(放课件4,出现8格)
师:这颗棋子又动了,现在说说它在哪里?(6个位置)
4.和8个格子玩追逐游戏,感知方位及空间我们已经可以快快地在格子上找到棋子的位置了,棋子要叫出很多朋友跟你们玩追棋子的游戏,它跳到哪,你就追到哪,如果你放对了我们就逮到它们了。
(播放课件5、6)请小朋友拿出棋子摆在你的格子上,看谁放得又快又好!
(棋子先一个一个的出现,再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
三、感知9个格子的特征,和9个格子玩追逐游戏
1.师:8个格子,6个棋子,一点儿都难不住你们,想不想挑战更难一点的格子?画面出示九格,问有几格,它是什么样,由几条横线、几条竖线组成的?(播放幻灯片7)
小结:九个格子是由4条横线、4条竖线组成的。
师:格子想跟你做游戏,他跳到哪儿?你就追到哪儿?谁的棋子放对了,就捉到了。
2.请幼儿翻到9格的格子图,玩追逐游戏,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方法同上,速度加快。(可反复游戏)
3.玩格子转转转、棋子蹦蹦跳的游戏。(播放幻灯片8)规则:幼儿的格子和棋子不能动,等画面中的格子停下来后,重新移动棋子,比比谁的速度快。
四、导入延伸活动:在12个格子上玩跳一跳的游戏(放课件9,出现12格)
1.画面出示12个格子,老师同时出示大kv板,介绍规则:请6个小朋友来当棋子,屏幕上调皮的棋子跳一跳,上来的6个小朋友快快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12个格子上站好。
2.邀请6个小朋友合作游戏一次。(可反复进行几次)
3.提出游戏要求:要想玩好这个游戏,需要我们大家仔细观察,共同合作,你帮我、我帮你。
五、小结、活动延伸生活中的格子游戏。(在区域活动中进行)
六、结束活动兔子舞除
活动反思:
《有趣的格子》是一节数学活动课,本活动以幼儿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物体呈格子状为切入口,挖掘有关格子的教育意义。活动共创设了四个大环节,即“观察生活中的格子——认识八宫格,在八宫格上找棋子位置,举一反三幼儿和不断跳动的棋子来互动练习——加大难度,出现九宫格,认识九宫格,举一反三幼儿和不断跳动的棋子来互动练习——十二宫格,幼儿当棋子,团队配合,在地面大棋谱上抢位置”,从中让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呈格子状, 感知格子的特点,促进了幼儿的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接下来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材料准备、教学效果、不足之处四方面作反思。
一、围绕主题,有序展开,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整个活动始终围绕棋子这个中心,通过“情境激趣、适时引导、自由探索、集体竞赛”这一主线进行展开教学,让幼儿在合作、探究中得到意志的锻炼。活动利用不同数量的棋子在不同格子上反复“跑来跑去”吸引了幼儿的目光,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教学安排、活动实施简而有序,教学调控灵活,有足够的思索与探究空间与时间,并能及时获取课堂反馈信息,适时调节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达到了预设目标。
二、从身边选择游戏材料,简而易懂
我们用常见的瓶盖当棋子,取材简单且环保。八宫格、九宫格图片正反两面来使用,在简单练习中让幼儿掌握快速找到“棋子”具体位置的方法,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三、在竞赛游戏中,让幼儿加强练习
大班幼儿获胜心理较强,针对幼儿年龄特征,让孩子在比赛中快速找到棋子的具体位置,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加深幼儿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活动最后我安排了一些能充份展示幼儿的机智、体现幼儿合作的游戏,尽量让幼儿在玩中学,大大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四、不足之处
1.在第四个环节 (幼儿当棋子做游戏),这个环节需要团队配合,让孩子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进行讨论,再继续开展,剩下的时间不太充足,应注意调整。
2.让幼儿完整描述的时间不够多。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很好,但是完整描述的能力有些欠缺,幼儿喜欢实际操作,不善表达,在活动中应该引导孩子多说,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扑克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有趣,通过大牌管小牌的游戏使幼儿区分数字的大小。
2、能根据牌面花色、颜色及数字等不同,将扑克牌进行分类、“组队”,并能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能对扑克牌进行有规律的排序、接龙。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小朋友在家里面有过玩扑克牌的经验
物质准备:
两副扑克牌、一块黑板、一面小鼓
活动过程:
一、介绍好玩的扑克牌
出示扑克牌吸引幼儿的注意,同时教师简单介绍扑克牌。
分析:通过此环节吸引幼儿的注意,使得幼儿关注本次的活动,为活动的正常开展做好铺垫。
二、游戏:大牌管小牌
1、请每个小朋友都抽取三张牌,并听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2、游戏:教师敲小鼓和小朋友共同说儿谣,听到老师说:一、二出牌的时候才能出牌,大牌的小朋友赢牌。求输牌的小朋友给赢牌的孩子捶背、或背一下等。
3、分析:这个环节的安排,一方面是让小朋友在操作前有明确的目标,内心有一种要解决问题的动力,他们更愿意投入学习。另一方面也有一个难易的递进,如会玩扑克牌比较大小,然后在进行比较难的按着花色给扑克牌分类排序
三、给四种花色的扑克牌分类和排序
1、教师边说儿谣边发扑克牌并请小朋友数数每人发了几张扑克牌。
2、 请找手里面有四种花色尖的拿给老师。老师说我们把这个尖当作1。我们要一起
玩一个按花色接龙的游戏。
3、教师讲解规则,幼儿游戏。
分析:这个活动,改变了以往数学活动单一操作练习的形式,而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中止,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游戏中拓展数学经验,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四、幼儿分小组给两种花色的扑克牌排序接龙。
幼儿分组探索,进行互相合作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到幼儿活动中来。
分析:这个环节是对上一个环节的检验和提升,并在活动中教师能够真正的观察到孩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进一步的对分类和排序有充分的理解和认知。
活动延伸:
1、请小朋友回到家里和家长玩扑克牌游戏
2、请小朋友思考并尝试还有哪些排序的方法。
活动反思:
数学活动是比较抽象的,教师能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并让幼儿在玩中学数学,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快乐这是非常难得的。扑克牌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能有这么多的数学的奥秘,是教师注意观察生活,并把生活中的数学提升到课堂,幼儿在这种趣味数学活动中不仅学到到数学知识,也会自觉地的寻找生活中数学发现,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体验。扑克牌简便轻巧,玩起来千变万化,引人入胜,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操作扑克,来玩数学游戏,幼儿能在扑克牌中,了解很多很多的数学游戏和数学奥秘。教师通过扑克游戏,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游戏化,使孩子玩得轻松,学得愉快。
7、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立方体》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几何体的教学是大班很重要的内容,圆柱体、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然而幼儿对圆柱体和长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们说成圆圆的、长长的、方方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幼儿已认识了多个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我们尝试了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并进行组合造型。
3、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剪、粘贴的技能。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2、难点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的关系及它们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搜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玩具及物品。
3、同等大的长方形、圆形雪花片积木。
2、剪刀、胶水、彩纸、调查表。
活动过程
㈠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玩具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幼儿任意挑玩具,自由玩。师:“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能滚动吗?(幼儿自由回答)
师:“请小朋友把能滚动的玩具放好红色的篮子里,把不能滚动的玩具放到绿色的篮子里。
㈡让幼儿对正方体和圆柱体进行测量,在测量中验证它们的特征。
1、小朋友放的真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能滚动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回答)我们来看一看不能滚动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观察的真详细,那这个圆圆的玩具,它两边的圆一样大吗?这个长方形的玩具每个面一样大吗?幼:一样大,不一样大。(幼儿争执不下)
2、老师出示纸条,幼儿亲自动手测量,不断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好得出结论。
3、教师小结:这种身体像柱子一样,而且上下中间一样粗,两头都是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圆柱体,圆柱体放倒了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这种身体像盒子一样,有六个面,十二条边,一种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四个面是长方形的,另外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长方体。
㈢、幼儿在叠一叠、摆一摆中加深对长方体、圆柱体特征的认识。
1、师:在我们生活中,像圆柱体、长方体的东西有许多,今天我们一起到超市去找一找。
2、请小朋友坐上我的汽车出发吧!哎呀,超市还没开门,我们找块空地坐下。师:老师这里有一些长方形、圆形的雪花片积木,请小朋友先来玩一玩、数一数、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幼儿玩积木后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就是圆柱体,一样大的长方形叠起来就是长方体。
㈣、幼儿买商品,构建对圆柱体、长方体的知识经验
1、超市里的商品真多,请每个小朋友买一种像圆柱体的商品,一种像长方体的商品。
2、小朋友都卖了自己的商品,请你说一说买了什么?商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这些圆柱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高矮不一样,粗细不一样。这些长方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它们都有六个面,一种六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两个面是正方形,四个面是长方形。
㈤、幼儿分组用买的商品造型。
1、请幼儿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卫生纸筒等材料可以做成什么样的房子?应该怎么做?(幼儿自由用买来的商品搭房子)
2、幼儿用绘画、折纸等形式对作品进行装饰。
教学反思
畅想我们可以理解为在美术活动中的想象,既然活动的名字叫“蓝色畅想”,那幼儿的想象是很重要的,在活动中应该重点体现出来,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大海、星空、海底世界三个情境,让幼儿在这三个情境中进行充分的畅想,说出自己的畅想,再将想的东西表现出来,拓展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是我们美术活动的重点。
8、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有趣的门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加减运算,能正确地列出8的加减算式。
2、尝试用三个数字在符号板上摆出不同的加减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换律和减法的互换关系。
3、积极地动脑思考,主动探索数字在算式中的不同位置。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7以内各数加减法及8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符号底板(底板分成四格,两格上写有加号和等号,另外两格写有减号和等号,符号中间有空间便于写数字),8、3、5三个数字各一张,笔一支。
——学具:《幼儿用书》(p14、15、16),幼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奇怪的门卡。
——教师:爸爸带花花到其他城市去游玩,他们住饭店时,服务员给他们出了一道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教师(出示符号底板和8、3、5三个数字):服务员说,当他们用这三个数字在门卡上摆出四道力口减算式,才能顺利地拿到门卡进房间。你们愿意来试试吗?
——幼儿思考。请个别幼儿来演示,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算式,集体检查。鼓励幼儿用三个数摆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2、幼儿操作活动。(幼儿用书p14)
——看房子特征列算式。观察8座小房子,根据房子的颜色,在加减符号旁边填写数字,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观察左边的数字,请你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观察三组蔬菜,想一想:哪两组蔬菜力口起来和下面的数字相同,请画线连起来。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第15、16页引导幼儿练习8的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加减运算。(也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舌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曰常或区域中进行。)
【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观察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两道加法算式的数字都相同,但加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不同;两道减法算式是等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交换了。
——请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结果,看看有没有同样的发现。表扬正确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的幼儿。
活动反思:
给幼儿与同伴足够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自由操作并做好记录。整个活动,尽力体现以孩子为主,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生关系。大多数孩子能主动去学、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9、大班数学教案《快乐数学》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尝试看图口述并懂得运算。
2、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数学的魅力。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10以内加减算式卡片若干张,加法图片若干张,口述图片5张。
2、抢答器(鼓、腰鼓、锣)三个,统计牌一个,唐老鸭、米老鼠、小熊图片各一张。
3、水果卡片若干,礼花一个,胜利、失败、欢快的音乐各一首。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快乐数学大本营,我是快乐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栏目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我们现在大声的把口号喊出来: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首先我要向你们介绍今天的三个方队,贴有米老鼠的是米老鼠队,欢迎你们!贴有唐老鸭的是唐老鸭队,欢迎你们!贴有小熊的是小熊队,欢迎你们!米老鼠、唐老鸭、小熊都很喜欢吃水果,今天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水果,你们想要得到水果吗?那我们马上进入快乐数学第一关。
二、快乐数学第一关
1、师:第一关:必答题。三个方队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回答一道题目,每答对一题,奖励一个水果。答错不奖励也不惩罚。但要自己独立回答。得到水果的选手,要自己拿起水果贴到自己队的英雄榜上。看那一队的水果个数最多。现在请各队的一号选手答题。
2、师:答题开始。请听题33=?(教师请三位选手轮流回答)幼儿:33=6师:(出示正确答案)回答正确,某某和某某得到水果奖励。
3、师:现在请各队的二号选手答题。(依次进行)
小结:第一关六轮必答题结束,我们来关注各队的水果得数,某某队得到几个水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板书)小朋友看哪个队的水果个数最多?米老鼠队现在暂时领先,但唐老鸭和小熊也不要气馁,在后面的环节里,你们还有机会。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环节——快乐数学,第二关。ye!
三、快乐数学第二关
1、师:第二关“我说你来算”。今天我带来了一张图片,我给它编了一段话,请你算一算,我的图上有几只小动物?(花园里有两只蝴蝶,又飞来两只蝴蝶,一共有几只蝴蝶?)小朋友请你算一算。
2、我这里还有一张图片,谁能象我一样给它编一段话,让我来算一算。
(1)、幼儿自由讨论,请幼儿口述。
(2)、教师完整讲述,并板书:2 3=5
3、我这里有三张图片,每个方队一张,请你们把图片编成一段话,把答案悄悄地放在心里。
4、挑战开始:米老鼠队可以选择唐老鸭队和小熊队当中的一队接受挑战。师:你们选谁?唐老鸭队接受挑战,请听题。(唐老鸭队可以是任意队员答题。答题是否正确由挑战队判断,答对拍三下,答错
拍一下。)恭喜唐老鸭队得到一个水果。现在请唐老鸭队出题。
5、小结:在第二关中,三队编的都很好,我给三个方队都加上一个水果。我们再来关注各队的水果个数。(表扬第一名,鼓励其他队)
四、快乐数学,第三关
1、第三关,抢答题。我出示图片,你们用数字算出来。比如:这张图片你回怎么算:(23=5)对!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算。
2、我请每队的数字6当队长,请队长那出凳子后面的乐器当抢答器,当我那出图片说:抢答开始。注意:队长必须在我说开始之后才能敲响抢答器。好!准备!抢答开始。
3、小结:抢答环节米老鼠队几个水果?唐老鸭队几个水果?小熊维尼队几个水果?
五、统计
1、三关过后,我们来看各队的水果得数。(幼儿唱数,教师统计)某某队得到水果最多,某某队和某某队水果也很多。米老鼠、唐老鸭还有小熊维尼非常高兴,给我们送来了礼花,我们一起庆祝一下(教师打出礼花)跳起来吧!
2、结束:现在我们到教室里继续庆祝。(带幼儿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学阅读,让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逐步学会运用数学去分析和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把学数学真正变成一个做数学的过程,这些都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一.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与探索.创新的机会
数学教师要更新观念,鼓励学生多阅读数学,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课外书籍等,同时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并为他们提供主动探索.创新的机会,可以发问,以使学生充分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多角度的思维习惯。
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通过课外阅读,使学生懂得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是我们借以了解世界的基本工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去感受数学,让他们体验到我们生活离不开数学,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数学”的心理。因此,我们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存在与乐趣。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问学生:“你们喜欢喝牛奶吗?可牛奶盒上写着脂肪:3.3%;蛋白质:2.9%……,这些3.3%.2.9%等表示什么意思?”又如:让他们说一说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哪几个数字组成的;让他们记录一星期的气温……。学生完成题目时兴致特别高,争先恐后地交流。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到了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从而通过交流家里的电话号码,知道了由于数的排列顺序不同,构成的电话号码也不同,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事物都有好奇心,他们想看一看,摸一摸。教师应借助孩子的这种天性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想一想,仪一仪。把从课外阅读中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让每一位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另外,在同学之间,用儿童的语言进行交流最为真实。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情绪很容易被感染与鼓励。遇到反对意见时,他们又会回到实际中去摆.去想。从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讨论,学会了学习。因此,让学生动手,让学生在实践与探索中学会学习,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如在学习“加法的简便计算”时,利用“妈妈购物98元,付款100元,找回2元”的生活实例,诱导学生探索.掌握:“138-98=138-100 2”的简便算理;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组织学生到超市调查商品的价格;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后,让学生用“正”字法。统计评选每周“升旗手”;学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让学生亲自设计桌套的大小等。
通过数学阅读和实际动手操作,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加深了新学知识的认识及它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数学的阅读,是学生获得了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大班数学课教案《有趣的纸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玩、做做纸盒,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知觉。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从家中带来纸盒。
2、制作纸盒的各种材料:废旧纸盒、挂历纸、水彩笔、剪刀、夹子、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纸盒,进一步感知立方体。
1、小朋友今天从家中带来了不同的纸盒,请你仔细看一看,你的纸盒是什么形状的?(是个长方体)
2、长方体有几个面?(6个面)请你把这6个面找出来并标上数字。
3、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长方体由6个面围合而成,有的长方体有的面是正方形,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
二、拆一拆纸盒,初步感知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
1、拆纸盒
请小朋友把纸盒拆开来看一看,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
(让幼儿从容易粘合处开始拆)
2、纸盒还原,反复感知并讨论平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改变关系。
谁会把手中的图形变回原来的样子?
重复还原几次。
平面的纸为什么会变成纸盒?
3、引导幼儿发现并了解没有标数字的面(粘合面)的作用。
观察拆开的平面图形:大家找一找,刚才我们小朋友写的数字都在哪里?除了有数字的面外,你还发现了什么秘密吗?这些没有标数字的面刚才躲在哪里?它们有什么用?(重叠、粘贴、封口)
三、讨论如何制作纸盒。
小朋友想自己来制作纸盒吗?那我们该怎么来做纸盒呢?大家先讨论一下。
1、幼儿自由讨论制作的方法。
2、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制作的方法。
3、幼儿制作纸盒。进一步感知平面与立体的关系。
活动反思:
深入积累了相关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了解了整理物品的一些方法.整节活动按设计环节流畅进行,目标基本完成.
活动中,孩子们对盒子非常感兴趣,提问后,能够大胆的发言,把自己的经验和同伴快乐的分享,在猜盒子环节,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动脑筋回答的很热闹.
11、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数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喜欢数学活动,感受数字的有趣。
2. 能有意识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字。
3. 能发挥想象给数字变出更多的造型。
4.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 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 两组数字卡片
2. 三张卡纸,上面有10种颜色的小方形。
3.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巩固数字0—9
1.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纸,上面有很多不同颜色的方格,我请小朋友说 说上面有几个格子。(请小朋友说完之后大家一起数一数)
2. 师:小朋友,橙色的格子上是数字几?(1)每个不同颜色的格子上都有不 一样的数字宝宝,我请小朋友来猜一猜。
3. 师:小朋友把数字宝宝都猜出来了,考验下朋友的时候到了,现在我点到一个数字小朋友要快速得把它念出来。
二、数字的队形
1. 师:这10个数字中,哪个数字最大?哪个数字最小?如果让你来给这10个数字排队你会怎么排?(引导小朋友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
2. 师:数字宝宝除了可以像刚才一样有规律的进行排队之外,它还有很多种排法,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ppt,圆形、三角形、长方形)
三、生活中的数字
1. 师:我想小朋友对这些数字应该都是非常熟悉的,因为它总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现在我要请小朋友说说你在生活的什么地方见过数字宝宝,它们又有什么作用呢?
2.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数字宝宝,我们一起看看它们都出现在什么地方。(播放ppt,日历、药瓶、体温计、目录)
3. 总结:生活中的数字有的是告诉我们时间,有的是告诉我们力量、温度或者是长度。生活中出现不同的数字都有不一样的用处。
四、数字变变变
1. 师:现在数字宝宝要跟你玩一个数字变变变的游戏,小朋友的小眼睛可要看仔细了。这是数字几?数字变变变。(ppt播放数字3,根据变变变的口令出现3的三次变形,让小朋友说说它们分别像什么。)
2. 师:现在数字3藏在一副画里,小朋友可要睁大眼睛把它们找出来。
3. 师:小朋友很快地找到了数字3,如果我把10个数字合起来变成一幅画你们都能把它找出来吗?(出示两幅图)
4. 师:如果让你也用数字变一变,你会把数字几变成什么?下一次老师请小朋友把你想变的数字都画下来。这次活动就到这了。
活动反思:
通过前次的试教及组里的老师一起讨论、修改,最终确定了我这节课,而我把这节课放在了家长开放日的时候来上。从小朋友的总体表现来看,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这节课的重点的是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通过猜一猜藏起来的数字,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字画等这些环节来完成目标。
在第一个猜数字的环节,孩子们的兴趣都非常浓厚,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能猜一些特别显眼的数字如0、8、7、4、1等,但数字5小朋友都把它猜成了是数字6,因为上面一部分是遮住没有出现的,所以这两个数字小朋友难免会猜错,但在小朋友说出原因后我没有及时地给予纠正,也没有将数字5和数字6进行比较,而是直接出示了答案,相信小朋友们也没有真正的弄清楚。
第二个环节给数字宝宝排队,从大到小从小到大小朋友都排的很好,但是按规律给这些数字排成不同的形状,小朋友就有困难了,站起来的时候能说出自己想要排成的形状,到了黑板面前来操作之后便六神无主,这最主要的原因是对10个数字的排序还不够了解。
第三个环节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没有哪些东西是按这个顺序排的,圆形和方形小朋友的响应最激烈,说得也很出乎我的意料,但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这些顺序小朋友就很难说出来,主要原因是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
第四个环节是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在哪些东西上面也看到过数字,为了节省上课的时间我把这个环节放到了晨间谈话的时候,小朋友都能积极开动脑筋,说得也很好,但是老师的回应还不够,没有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认同。
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欣赏数字组成的画并找一找这幅画中有哪些数字,并把它贴在图画的下面。小朋友的操作速度比平时快了很多,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可能是因为这幅图画超出了小朋友现在的认知水平。
以上是我对这次数字活动的一个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也非常感谢组内其它老师对我这节课所提出的意见及建议。
12、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纸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玩、做做纸盒,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知觉。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从家中带来纸盒。
2、制作纸盒的各种材料:废旧纸盒、挂历纸、水彩笔、剪刀、夹子、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纸盒,进一步感知立方体。
1、小朋友今天从家中带来了不同的纸盒,请你仔细看一看,你的纸盒是什么形状的?(是个长方体)
2、长方体有几个面?(6个面)请你把这6个面找出来并标上数字。
3、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长方体由6个面围合而成,有的长方体有的面是正方形,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
二、拆一拆纸盒,初步感知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
1、拆纸盒
请小朋友把纸盒拆开来看一看,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
(让幼儿从容易粘合处开始拆)
2、纸盒还原,反复感知并讨论平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改变关系。
谁会把手中的图形变回原来的样子?
重复还原几次。
平面的纸为什么会变成纸盒?
3、引导幼儿发现并了解没有标数字的面(粘合面)的作用。
观察拆开的平面图形:大家找一找,刚才我们小朋友写的数字都在哪里?除了有数字的面外,你还发现了什么秘密吗?这些没有标数字的面刚才躲在哪里?它们有什么用?(重叠、粘贴、封口)
三、讨论如何制作纸盒。
小朋友想自己来制作纸盒吗?那我们该怎么来做纸盒呢?大家先讨论一下。
1、幼儿自由讨论制作的方法。
2、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制作的方法。
3、幼儿制作纸盒。进一步感知平面与立体的关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很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并且对各种盒子又多了一些认识,知道盒子有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款式,不同的打开方法,大多数幼儿都能按盒子的不同特点对盒子进行分类,个别幼儿对分类分辨得还不是太好,需要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多练习对物品的分类。
1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滚动》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圆柱体,探索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2、比较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形与体的主要区别并能正确命名。
3、初步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能力。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示范用的皮球和图形纸片。
2、幼儿人手一份圆形纸片和球,圆柱体积木。
【活动过程】
(一)探索圆形纸片与球体的不同。
1、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老师出示圆形纸片,请幼儿回答后再出示球。
2、引导观察发现,圆形纸片和球体有什么区别。
指名幼儿幼儿自由说。
3、幼儿按小组探索圆形纸片和球体的不同点。
指名幼儿说一说。
4、教师小结圆形纸片和球体的区别,并用儿歌的形式念一念。
(二)区别球体和圆柱体。
1、教师出示圆柱体,引导幼儿观察圆柱体有什么特点?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物体吗?指名说一说。
2、探索圆柱体的特点。
按小组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探索球体、圆柱体的不同点。
提问: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小结:像这样上下一样粗,上面下面都是圆形,两头一样大,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的物体叫圆柱体。
3、小朋友你发现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像球体?哪些物体像圆柱体?
(三)幼儿操作
1、教师按提示要求指导幼儿完成作业“找一找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柱体”。
2、找一找那种搭法最稳固,请在圈里打勾。
3、师幼校对。
(四)延伸
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球体和圆柱体,下课以后到区域里找一找球体和圆柱体吧。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要尽量创设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本节课能围绕目标,首先让幼儿了解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比一比的方法去感知他们的不同,再让幼儿动手操作球体和圆柱体,从而探索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最后结合幼儿实际生活了解生活中关于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
在这节课中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还不够到位,太过于形式,幼儿没有探索到什么就收了,没有让幼儿真正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让更多幼儿说出生活中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之处。让幼儿说一说生活中的球体、圆柱体这一环节时,可以利用ppt的形式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对探索产生更大的兴趣。
14、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有趣的重叠》含反思
设计意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肯动脑、愿挑战、激发幼儿喜欢探究数学的兴趣,正是我园积极探索的内容。有趣的重叠现象就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活,我们将其转换为具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在操作探究重叠现象中获得空间目测、空间组合、判断思维、仔细观察等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时会变成一个个新图案,并获得遮挡现象的经验。
2、在操作中培养幼儿的空间目测、空间方位、想象组合、分析判断、仔细观察等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每位幼儿一份操作学具,一支铅笔,两份操作卡。
2、教具:透明的图形四份,教具纸4大张。
设计理念:
重叠现象是一个枯燥的内容,如何将枯燥的现象转换成幼儿感兴趣又遵循其学习特点的适宜内容。在设计本活动时我以以下"三性"为我的设计依据:
第一,要体现活动的主体性。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是我在本节活动中希望达到的。
第二,要体现活动的操作性。幼儿年龄小,在本节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得探索新知的经历,获取新知的体验,是我活动设计的愿望。
第三,要体现活动的梯度性。希望在梯度性的活动过程中幼儿能不断地根据新的经验进行判断推理,将枯燥的现象自然地融进孩子的心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魔术游戏导入,初感重叠现象。
1、师引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张透明的图形,上面有什么?
幼儿:这一张上有一个红色梯形,那一张上有两个红色圆形……
2、师变魔术:现在我要变个神奇的魔术给大家看,请小朋友仔细看哦!
(师边变魔术边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师将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变成了一辆红色小汽车。)
师:咦!变成了什么?(小汽车)猜猜是怎么变出来的?
幼儿:你是将两个图形合在一起的……
师:你们太有才了,一下子就将我的魔术看破了。对,象这样边对边,角对角地合在一起,就叫完全重叠。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变出了一辆小汽车。真是太有趣了!
评析:运用变魔术的形式导入,不仅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激起幼儿探索重叠现象的欲望,而且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了完全重叠的现象。孩子们在"哇!变出一辆小汽车了"的惊呼中,学习的兴趣被点燃了。
二、独立操作材料,感知重叠后的变化。
1、猜测和实验重叠现象
(1)幼儿猜测
师:我们接着再来变魔术。瞧!(出示两张透明图形)如果将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图1)完全重叠,你们认为会变成这里的(图2)哪一幅图案?
评析:在幼儿独立稍作自测后,师再请幼儿回答,并注意询问幼儿的不同想法,这样司以给幼儿思考的空间。
师:看来,小朋友的看法不一样,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小朋友的想法是正确的?
幼儿:我们可以来做实验、可以象刚才那样变魔术……
师:这个主意不错。你们那儿也有两个这样的图形,请小朋友从碟子里拿出来实验一下。
(2)幼儿实验
(3)幼儿交流
师: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之后究竟变出了哪个图案?
幼儿:最后一个……(师请一幼儿给正确的答案做上标记。)
评析: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初步学会空间目测和空间组合的方法,而这个方法的获得是让幼儿先猜测,而后让幼儿通过自己独立的操作实验和反思实现的。同时教师要有机引导导幼儿明白,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我们唯有做实验、用实验来验证出真正的结果,这才是做科学的真谛和精神。
2、目测和想象重叠现象
(1)师幼共同目测
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找到了准确的答案,现在我们要提高难度:我们不做实验,只能用眼睛看,脑子想,请你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如果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图3)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图4)什么图案?(注意提醒幼儿静心思考、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
幼儿:第三个,第二个……
师:现在的答案有三种,让我们来仔细地观察一下。先看第二个,不同意的小朋友请说出你反对的理由!(先引导幼儿观察不对的图案,同时在观察中引导幼儿学会运用排除法以及目测观察的方法:观察图案的位置。)
(2)幼儿独立操作
师:小朋友很聪明,通过观察图案的位置就能找出准确的答案。你们自己想不想独立试一试?(想)每位小朋友那儿都有一份操作卡(图5),请你用刚才的方法,仔细地看一看,如果前面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什么图案,找出来后做上一个标记。做前面三道题就可以了,第四道题有点难,有小朋友想挑战一下就试一试。开始吧!(在操作中,教师注意提醒幼儿独立思考、学会自查。)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15、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图形》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图形来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小朋友对拼图特别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观察法、启发法、操作法等。整个活动,通过欣赏拼图引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拼图,说一说拼图的拼法及组成,再通过幼儿示范拼图激起其他幼儿的操作欲望和兴趣,最后自己尝试剪出各种图形,利用图形进行拼搭出有主题、有情节的画面,共同欣赏,体验成功。
活动目标
1. 能够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多种物体及主题画面。
2. 拓展幼儿空间知觉,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精神。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说出拼图的拼法和组成,难点是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活动准备
拼搭图若干布置成展览区,各种颜色的卡纸、剪刀、浆糊,范例一幅。
活动过程
一. 组织小朋友进入教室欣赏拼图并仔细观察这些图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放轻音乐)
二. 出示范例《小兔晒太阳》拼图,让幼儿说一说这幅图的拼法及组成
1. 太阳:一个红色的圆形作脸,许多黄色的三角形作太阳光芒。
2. 树:三个绿色不同大小的三角形作树叶,一个细长的紫色的长方形作树干。[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3. 花:一个黄色的圆形作花心,五个桃红色的梯形作花瓣,一个蓝色长方形作 花茎,两个绿色的半圆形作叶子,一个大的紫色的梯形作花盘。
4. 两个红色的椭圆形作长耳朵,一个黄色的大圆作头部,三个小圆分别作眼睛、鼻子,一个红色的三角形作嘴巴,一个浅蓝色的扇形作身子,一个紫色的半圆形作口袋,两个深蓝色的半圆形作腿。
小结:各种各样的不同颜色的图形都是好朋友,它们可以相互组合在一起,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图画。
三. 请幼儿示范拼图
1. 拼房子(几种不同的房子)
2. 让幼儿知道同一种东西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四. 提供2—3张卡纸给每位幼儿,让幼儿尝试剪出各种图形,然后进行自由组合拼图,教师巡回指导,要求拼出有情节的画面。(播放音乐)
五. 欣赏及展示作品,并说说怎么样拼的。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操作、学习,幼儿的认知由抽象变具体,由单一变多样;给幼儿充分展示和交往合作的机会,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拼完后让幼儿说一说拼的过程,因为是幼儿真正亲手操作的,幼儿都会说,说得都非常好,很有条理;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第三环节幼儿个人在示范拼搭时,不会忽视了下面的幼儿,改为小组合作,效果可能会好些;还有那些拼图范例会充分利用;第四环节的剪图形改为课前准备,把更多的时间给幼儿动手拼更有主题、情节的画面,这样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16、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图案》含反思
设计背景
一幅大型的有各种各样的图案挂图。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2:可以让幼儿提高观察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重点难点
第一: 寻找图案左右两边的异同点。
第二:找出图案的不同点。
活动准备
第一: 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
第二:对称极不对称图片若干。
第三:操作纸一张,画出对称的图案。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
(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找一找
(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做一做
(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画一画
(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应手去实施,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
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更好的教学途径。
17、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有趣的房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形体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猪造房子的活动,了解拼搭材料的数量与不同面积或相等面积之间的数量守恒关系。
3、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难重点:
了解拼搭材料的数量与不同体积或相等体积之间的数量守恒关系。
活动准备:
教具:ppt
学具:
1、房子轮廓卡片人手一份、三种大小型号不同的蓝色砖块;
2、三座大房子和砖块记录表;
3、记号笔、便签纸。
操作音乐《肖邦钢琴曲-雨滴》《三只小猪》
活动过程:
一、三只小猪造房子。
1、激发兴趣。
--你们听说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吗?故事里的哪座房子最牢固?
--今天叶老师也请来了三只小猪,看,这是谁?他们知道《三只小猪》的故事后,也决定造砖头房子,看,这是他们房子的设计图?有什么相同的?不同在哪里?
2、小猪造房子--三只小猪太心急了,砖块还没有造好呢,瞧,这是他们要用的砖,什么形状?猜一猜最小的房子要用几块这样的砖呢?
--猜测中间房子所需砖块数量。
--猜测最大房子所需砖块数量。
3、讨论:砖块的多少和房子的大小关系?
4、小结:砖块相同时,房子越大,所需的砖头越多,房子越小,所需的砖头越少。
二、造房子比赛。
1、介绍材料和比赛内容。
2、幼儿操作
3、集体验证
4、讨论:造一样大的房子,砖块的大小和数量的关系。
5、小结:造相同的房子,砖块越大,所需的砖越少,砖块越小,所需的砖越多。
三、帮助小猪造新房。
1、观察大房子,激发帮助小猪的愿望。
2、提出要求。
3、幼儿分组操作记录。
4、集体验证--这组用了多少块砖?查看记录表。
5、活动延伸--刚才我们用到所有型号的砖块进行造房子比赛,而且发现每组所用的砖块数量不同,有多有少,下次我们还可以进行用最少砖或最多砖进行造房子,一定一很有趣,好吗?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18、大班优质数学教案《有趣的对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3.体验对折的乐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大的图片:对称的大蝴蝶图片2张、对称的小熊图片1张、对称的小兔图片1张、对称的青蛙图片1张、对称的衣服、对称的月亮、不对称的房子、不对称的三角形、不对称的茶壶
小的图片:每人一份,分别是对称的爱心、对称的梯形、对称的蜻蜓、不对称的雨伞
大记录卡1张、小记录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认识对称
(1)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这是谁呀!这个蝴蝶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哦,原来呀,他只有一半翅膀,那他的另一半去哪里了呢?请你们帮他找一找。
哎,那为什么要找这一片呢?
总结幼儿的回答,重点提炼出"可以看蝴蝶两边的大小。"
(2)老师这里有一只漂亮的蝴蝶,那,如果我想知道他两边的翅膀是不是一样大,怎么办呢?
请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把他们对折一下,如果完全重合了就说明蝴蝶两边的翅膀是一样的。现在,蝴蝶两边的翅膀的颜色、图案、大小、花纹,还有形状都一样,我们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对称。
2、认识对称轴
(1)跟蝴蝶一起来作客的还有两位动物朋友。这些动物朋友说:"我呢?也跟蝴蝶一样,也是对称的。"那有什么办法知道他是对称的呢?
好,对折一下,完全重合后轻轻用手摸一下。打开以后,中间会有一条线。这条神奇的线呢?它把图形分成了能够完全重合的两部分。这条神奇的线呢?它叫对称轴。
(2)请小朋友说说小兔子和小熊是不是对称的,并尝试证明。
(3)教师总结
二、幼儿操作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很多形状宝宝。现在请小朋友来折折看,那些不是对称图形,那些不是对称图形。那么,这些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又在哪里?请你们把它找出来。
如果是对称图形,那就在图形旁边打勾,不是就打叉。
(2)每位小朋友一份材料,开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把你们的材料放回袋子里,现在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把你的结果告诉大家。
你们同意他的答案吗?有没有不同意见?
根据幼儿的回答统计操作结果。并且对有不同意见的图形展开讨论。
它是不是对称的呀!谁愿意来试一下。那它的对称轴又在哪里呢?
其中重点引导孩子注意伞的特殊性。
伞是不是对称的呀!为什么它不是对称的?请小朋友验证一下。
哦,原来这个伞有一部分是重合的,有一部分不是重合的,那它是不是对称的呢?对折之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才是对称图形。
谁跟他是一样的,请举手,为自己鼓鼓掌。
(4)好了,那老师这里呢?还有其他图形,让老师看看谁才是火眼金睛。
在黑板上出示图片请幼儿判断,如有不同意见的就开展讨论。
三、寻找生活中的对称
1、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述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好,其实呀,在我们的生活中对称图形到处都是。请小朋友来找找看,你知道的对称图形。
2、教师根据ppt请幼儿欣赏对称图形
好,老师也发现了许多对称宝宝,要不要一起看一看。
四、活动延伸
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对称宝宝呀!小朋友,我们回家自己来尝试做一个对称宝宝,明天我们一起来分享。
活动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对称”是第二课时活动,孩子们已在前一课的“京剧脸谱”中感知了对称,因此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功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对称和对称轴的概念,会判断对称图形,同时也在此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活动一开始,我以仍以“京剧脸谱”导入,让幼儿细细观察,发现其中的秘密。孩子们有说“脸谱上有颜色,有说有图案的,有说一模一样的”然后老师抓住一模一样的回答告知幼儿脸谱上的秘密就是左右两边图案、形状、颜色、大小都一样的,但方向相反的,它们是堆成的。
第二环节提供各种对称的和不对称的图形,供幼儿动手操作继续感知和理解。第一部分是看看、动动这些图形对称吗?(教师提供的是对称的图形)然后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感知他的对称性,通过眼睛观看,用手折一折,然后把个别幼儿对折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共同试验这个方法,来验证自己刚才拿到的图形究竟是否对称的。在感知对称图形大小、形状、颜色都一样,且能对折,这一折痕就是对称轴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部分,继续动手操作感知这些图案是对称的吗?并分类送到指定的篮筐中,这一环节,出错的幼儿就有点多,容易搞混,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感知,于是在幼儿操作好后,进行集体验证,一一把图案通过上述的观察、对折进行分析和判断,让幼儿知道了正方形、房子、树叶是对称的,剪刀、蝴蝶是对称的。
第三环节让幼儿使用幼儿课件“对称王国”这一页的操作,活动中我设置了小朋友感兴趣的故事情境——解救被囚禁的“对称王国的小公主”。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强烈地激发了小朋友的兴趣。借助小朋友急于闯关救小公主的迫切心情,由易到难地展开对称教学活动。在闯关的过程中,设置了比一比、猜一猜、试一试、画一画、说一说、做一做等环节,让小朋友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玩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1.比一比。
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虽随处可见,可是孩子们关于对称的概念却并不是十分明确。因此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直接采用以对称剪纸的方式帮助小朋友了解科学的对称概念,让孩子们通过比一比,清楚明白地看到只有完全重合的图形才是对称的图形。这为接下来小朋友的探索和操作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猜一猜。
这一环节是帮蝴蝶找出对称的翅膀,“猜”不是目的,主要是主动积极地去“找”。通过小朋友的猜测和课件动态的演示。孩子们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他们都积极主动地寻找着每边翅膀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
3.试一试。
在引导小朋友自由探索画对称轴的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小朋友先观察图形能不能重合,怎样重合?还有没有别的重合方法?让孩子们有一个思考内化的思维过程,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让小朋友在活动中感悟,活动中体验,帮助小朋友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4.画一画。
画出同一物体上的不同对称轴应该是本活动最难的部分。我觉得这虽不是本活动的基本目标,但是可以让小朋友尝试一下。一来大班的小朋友喜爱有点难度的挑战。二是根据新纲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的精神,因此活动中我们需要并可以提供足够多的探索机会,以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果不出所料,小朋友的探索结果令我惊喜:长方形的对称轴大多数小朋友画了二条,正方形的对称轴小朋友画了四条,好些孩子给圆的对称轴画了许多条……
5.做一做。
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环节中, 孩子们两两合作,比赛哪组做出的对称动作多。这既能让孩子们好动的身体得到片刻轻松,增强趣味性,同时又能激发孩子们的独创意识和合作精神,巩固对“对称”的理解。这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环节,虽是动的一刻,但孩子们配合默契、因而非常开心。
反思本活动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课件制作技术自身不足,经常需要借助年轻教师的帮助,自己还需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2.准备过程还可以更充分一些。如:可以多准备一些操作纸,让孩子们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虽然这一节课已经过去了,但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对称的图案还有很多,生活中蕴含了很多与数学有关的联系,需要我们带着孩子继续发现、寻找,梳理孩子的已有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动手动脑,掌握系统的知识。
19、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魔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运用相关数经验积极发现“魔法数字表”中的秘密,尝试玩数字魔法游戏。
2.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请直接点击)硬币、魔术用的数字表、铅笔和橡皮。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进入活动主题
1.魔术表演“硬币不见了”?
2.提问:刚才的魔术是真的吗?
3.小结:魔术表演并不都是真实的,每个魔术都有背后的秘密,揭密之后我们也会成为魔术师。
二、观看魔术,常识揭密
1.出示数字表和扑克牌,表演魔术
1)提问:今天的魔术和什么有关?
2)魔术表演:请一位小朋友抽取一张扑克牌,不要说出扑克牌上的数字。(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魔术师提问:表格的第一行有这个数字吗?第二行有吗......答案揭晓:你手中的扑克牌是......
2.再次表演,常识揭密
1)提问:
看完表演,你有什么感受?这是真的吗?
说说看你的想法,这个魔术的秘密在哪里?
一起记录,找规律揭密:出现目标数字的那一行中的头一个数字相加就是目标数字。
3.自由游戏,独自表演
1)同捉的四人进行这个游戏,看看谁能最先成为魔法师?
2)请几位小朋友上台来为大家表演。
三、魔术的升级版
1)找规律,让卡片变得神奇—要求:根据每一行的规律将表格填完整。
2)验证规律。
3)用新表格再来玩一玩变魔术。
四、小结
1.说说今天变魔术的感受。(虽然还有其它揭密的办法,但是计算的办法让我们感觉最快。)
2.今天的魔术用了怎样的教学方法,减法可以怎么玩?
活动反思:
此次教学活动定位在快乐学习数活动,孩子们上个星期已参观了小学,对入小学很感兴趣,通过调动孩子加、减法运算的经验来尝试玩魔术游戏,同时分享有价值的细节,孩子总体还是比较有兴趣的。
不足:活动预设孩子会兴趣高涨,可以自己较快找到规律,层层递进,不断扩展。但在活动开始后感觉进展有点拖沓,交代不够清晰,应该简单明了;活动中数字引出时,应加强方法上的提醒,同时强调规则意识,注意引导孩子进行规律性的探索,还要善于调整(如孩子有2张表格填写不正确时应让孩子再尝试),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
20、大班数学教案《简单的统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体验同伴互助的快乐。
2.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认识事物(事件)。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数据。
活动难点:
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感受统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分类整理到表格统计的过程。
活动准备:
动物面具四个、水果图片四个、统计表、方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了解统计
1.教师:昨天,老师收到了森林国王的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他们的化妆舞会,你们想不想去呀?不过我想看看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来吗?请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方法,推出一种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
3.小结:原来这个统计图可以又快有准确的看出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教师:在舞会上每位小朋友都要戴上面具,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四种面具(教师出示四种动物面具,分别是:老虎、熊、兔子和青蛙),你们喜欢哪一种?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
3.小朋友们喜欢的面具都不相同,老师不知道每种面具要做准备多少个,怎么办呀?
4.请幼儿在喜欢的面具下面贴方片,再数一数,就可以知道每种面具各有多少个了。
5.师生共同整理,教师画出统计表。
三、操作练习,巩固游戏
1.教师:舞会上还得准备点水果,那我们带上一些吧!老师准备了四种水果,请小朋友们帮助老师统计需要各种水果的数量(教师出示四种水果:苹果、桔子、梨和西瓜)。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水果,找出小组最喜欢的水果。
3.整理并完成统计表,找出大家最喜欢的水果。
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在舞会的准备中学习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知识——统计(板书课题),填写的表格就叫统计表,我们通过统计知道了小朋友喜欢什么面具,喜欢吃什么水果,统计的用处可真大呀。
活动反思:
在引导幼儿的学习过程中,我力图打破以往的幼儿数学学习以看和听为主,而操作大多是为了验证老师传授的知识;打破孩子们意识中“教师是知识的来源”、“教师是真理的化身”,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动脑,面对真实,与真实接触,探索解决问题,真正接触到数学知识。在幼儿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力图让幼儿更多地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并且亲自实践,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高,在十分生活化的情境中反复体验了统计的乐趣和意义。
21、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房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形体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猪造房子的活动,了解拼搭材料的数量与不同面积或相等面积之间的数量守恒关系。
3、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难重点:
了解拼搭材料的数量与不同体积或相等体积之间的数量守恒关系。
活动准备:
教具:ppt学具:1、房子轮廓卡片人手一份、三种大小型号不同的蓝色砖块;2、三座大房子和砖块记录表;3、记号笔、便签纸。
操作音乐《肖邦钢琴曲-雨滴》《三只小猪》
活动过程:
一、三只小猪造房子。
1、激发兴趣。
--你们听说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吗?故事里的哪座房子最牢固?
--今天叶老师也请来了三只小猪,看,这是谁?他们知道《三只小猪》的故事后,也决定造砖头房子,看,这是他们房子的设计图?!来自快思老师教案.!有什么相同的?不同在哪里?
2、小猪造房子--三只小猪太心急了,砖块还没有造好呢,瞧,这是他们要用的砖,什么形状?猜一猜最小的房子要用几块这样的砖呢?
--猜测中间房子所需砖块数量。
--猜测最大房子所需砖块数量。
3、讨论:砖块的多少和房子的大小关系?
4、小结:砖块相同时,房子越大,所需的砖头越多,房子越小,所需的砖头越少。
二、造房子比赛。
1、介绍材料和比赛内容。
2、幼儿操作3、集体验证4、讨论:造一样大的房子,砖块的大小和数量的关系。
5、小结:造相同的房子,砖块越大,所需的砖越少,砖块越小,所需的砖越多。
三、帮助小猪造新房。
1、观察大房子,激发帮助小猪的愿望。
2、提出要求。
3、幼儿分组操作记录。
4、集体验证--这组用了多少块砖?查看记录表。
5、活动延伸--刚才我们用到所有型号的砖块进行造房子比赛,而且发现每组所用的砖块数量不同,有多有少,下次我们还可以进行用最少砖或最多砖进行造房子,一定一很有趣,好吗?
22、大班数学教案设计《有用的统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3.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记录纸4张、记录板8块、计数条4套、记号笔8支。
2.4个橱子内摆放4种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活动流程
1.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分组记录。
"今天,请你们来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小结:你们用了数字、图画、表格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2.尝试用计数条进行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请你们用记录板和计数条再来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
(2)指导幼儿使用计数条再次统计。
(3)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结:用计数条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还会知道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少的。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一起说说看,需要进哪种货?"小结:你们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让我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还能很快知道哪种商品最多,哪种最少。
3.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分别观看幼儿身高、营养搭配、全年平均气温、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23、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有用的统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记录纸4张、记录板8块、计数条4套、记号笔8支。
2.4个橱子内摆放4种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活动流程:
1.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分组记录。
"今天,请你们来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小结:你们用了数字、图画、表格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2.尝试用计数条进行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请你们用记录板和计数条再来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
(2)指导幼儿使用计数条再次统计。
(3)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结:用计数条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还会知道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少的。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一起说说看,需要进哪种货?"小结:你们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让我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还能很快知道哪种商品最多,哪种最少。
3.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分别观看幼儿身高、营养搭配、全年平均气温、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2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数字》含反思
设计意图:
孩子们进入大班下学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让他们在生活中得到发展,将我们的学习内容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等是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10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同前)和数字卡(12、30、31、28、365)人手1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览区。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激发兴趣。
导入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高兴吗?那我们先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看到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学号、年龄、时间等) 评: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
二、出示房子,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出示房子图,小朋友瞧,这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数字呢!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秘密,真了不起!咦,这些数字里还藏着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想不想听?
教师利用大字卡讲述故事。
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听故事很认真.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卡回答问题。
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它有多少个日娃娃呀?它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快思.教案网出处!大月房有哪几个月?小月房有哪几个月?大月有几日?小月有几日?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
三、学习查日期
1)现在老师指日期,请小朋友说出是几月几日? 老师说日期,请小朋友把它找出来。
师:那今天是几月几日?你们怎么知道的?
教师总结:对了,象日历、挂历、台历等可以查看日期。
2)前几天小朋友都带来了一些挂历、台历,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展览会,看看找找说说日期(如:生日、节日等),并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和后面的老师听。
活动反思:
这次数学活动,我精心设计了三个实践环节,每一环节都是环环相套,层层递进。活动开始,我神秘地说要与数字朋友做游戏,孩子们注意力一下子给吸引住了,通过让幼儿认认、想想、说说数字,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接着让幼儿进入一个有趣的故事中,有年妈妈带着孩子住在漂亮蘑菇房子里进行着有趣的游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到了年月日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然后又开了一个展览会,孩子们更是乐开了天更重要的是这个情境激发了孩子人人去探究、人人去发现,自己悟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数学《有趣的数字》选择了幼儿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日历挂历台历等来让幼儿认识日期,查阅日期.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纲要》精神:幼儿的教育内容必须生活化、游戏化、社会化。“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创设出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应该让学生懂得:生活就是数学学习的课堂,数学学习就在广阔的天地里,生命的成长中。
25、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图案》含反思
设计背景
一幅大型的有各种各样的图案挂图。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2:可以让幼儿提高观察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第一: 寻找图案左右两边的异同点。
第二:找出图案的不同点。
活动准备
第一: 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
第二:对称极不对称图片若干。
第三:操作纸一张,画出对称的图案。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
(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找一找
(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做一做
(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四、画一画
(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应手去实施,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
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更好的教学途径。
26、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有趣的排序》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排序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排序(即序列)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或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经验加以统合整理,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多元的排序材料,引导孩子自己动手给材料排队,学习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自由排序,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3、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习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这里还有: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100篇【推荐】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有趣的排序》
活动准备:
排序材料:积木、几何图形、吸管、数字卡、玩具等等。
日常用品:有关排序图案的衣服、杯子、帽子、项链、毛巾、建筑物等等。
活动过程:
一、玩“给物品娃娃排队”的游戏,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想象来自由探索,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
1、教师向幼儿介绍各种物品娃娃,并请幼儿给物品娃娃玩排队的游戏。
2、幼儿自己选择物品娃娃进行排队,自由探索排序的方法。
二、交流排序结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方法。
1、提出问题:你是怎样跟物品娃娃排队的?
2、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教师小结:排序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按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数量、长短等特征来排队,排序的规律也有很多,如:abab、aa、abcabc……
三、引导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同一材料创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
1、教师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提出如下问题:除了上面这些排法,还有其它不同的排法吗?谁想到了?除了横着排,还可以怎样排?
2、幼儿自己选择物品,探索同一材料创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
3、教师巡回观察,鼓励幼儿排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
4、交流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原来同一种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排出很多不同的排法。
四、谈谈排序跟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地方会运用到排序的方法?(如:舞蹈的动作编排、昼夜的更替、服装的装饰……)
五、延伸活动:装饰服装。
这里还有: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100篇【推荐】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7、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线路图》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运用空间方位解决问题,例如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幼儿能够主动介绍自己的家在出了幼儿园的大门向左走然后在一直往前走就是我的家了。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表明丰富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也能够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并且能够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在本次活动中让孩子们自主操作课件,在过程中体验数学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理解“↑、↓、←、→”箭头表示的意义。
2、通过数箭头的方法比较路线图的长短,并找出终点的位置。
3、积极参与活动,在设计出行路线的同时感受其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重点:理解“↑、↓、←、→”箭头表示的意义。
活动难点:
通过数箭头的方法比较路线图长短,并找出终点的位置。
活动准备
ppt课件,线路图教具图片(每位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四个箭头的含义
1、出示四个不同方向的箭头,幼儿讨论
师:你们在哪见过,知道这四张标记图表示什么意思?
2、用手指出箭头所指方向。
小结:上面的箭头为大家提供了出行的路线,以及在户外迷路时也可以观察这些指示牌。
二、展示另外两幅路线图,通过箭头找出在路线图上到达的位置
1、出示线路图
师:今天,我们就为小弟弟一家找一找他们的出行路线。
(1)请你们看一看这幅线路图上都标出了什么地方?
(2)地图上一道一道的方格表示的什么?表示你走的步数。
2、出示另两幅路线图,并按箭头找出正确的路线。
师:你们能看懂这个路线图表示的意思吗?是从哪里出发呢?(上面的是妈妈的出行路线,下面的是爸爸的出行路线)
3、幼儿操作路线图并讲述过程。
请你们选择一条路线,想一想,你是想帮助妈妈还是帮助爸爸。等会你们帮助爸爸或妈妈看一下,他们到底去哪里了,并且要用完整的语句说出来以及数出你走了几步。
小结:小朋友们都能根据爸爸妈妈的箭头提示,为他们找到了正确的路线。
三、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1、小弟弟现在想从家出发去医院,但是中间想要经过理发店,最终到达医院,那他该怎么走呢?
(1)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小弟弟从家出发向前走了几步,在向右走了……”
(2)请几位幼儿上来在图片上找一找,并在画路线的同时用完整的语言说出方向,以及数一数走了几步?
(3)比一比自己画的路线并比较出路线的长短。
小结:这些小朋友走的步数都是一样的,可是他们的路线不一样。
四、幼儿自由设计出行路线
1、现在请小朋友们自由设计自己出行路线,并用箭头画出,想一想可以怎么走?并数出你走了几步?
2、可以怎么走?请你设计一条出行路线。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我以图片的导入,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整个过程中都被活动环节所吸引,幼儿能在活动中积极发言,大胆表述自己的猜想,达到了教学活动的目标,同时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教师的在表述方向的语言不够准确,最后的延伸活动教师言语上应更简洁明了。
活动过程增添了白板中的多种功能,使活动变得更有趣味性,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更好的去感受到在线路图上用箭头来行走,。但我深知自己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还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会不断的加强自身学习,真正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充分相结合。
28、大班数学教案《图形联想》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图形在孩子们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物体都是由各种形状和它们的变体而构成。小班的时候,孩子们就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当我们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就能自发的用稚气的小手拼出很多物体,为了满足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设计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已经学过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认识。
2、在了解这几种图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进行图形的组合拼搭。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图片、胶棒、白纸、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对图形的认识
出示各种图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小朋友回答后,贴到黑板上,教师有意识的把出示的图形组合成一副画面,让幼儿观察。现在老师变成了一个魔术师,把图形组合在一起,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二)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⒈点击乌龟。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⒉点击狐狸。方法同上
(三)运用图形拼搭物体
1、提供图形和图片,让幼儿尝试拼搭
2、扩散幼儿的思维与想象力,激发幼儿拼搭的兴趣
师:图形不仅可以拼搭成一个个物体,而且还可以变成不同的数字。你们觉得好不好玩?
3、幼儿尝试运用多种图片组合拼搭物体
(四)动手操作,自由想象拼搭
幼儿自由拼物体,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老师拼的不一样。
师: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也做一名魔术师,用图形组合成各种各样的物品呢?
(五)活动评价与延伸
1、请个别有代表性的幼儿拿作品到前面,让他说出他拼的图片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并把制作理由讲给大家听。
2、教师积极评价。
3、老师鼓励幼儿用手中的图形自由组合画面,幼儿用自己的理解把这幅画编成故事讲述。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29、大班数学教案《男生与女生》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调查统计的方法,了解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并在表格中记录。
2、初步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
3、注意倾听、思考并理解同伴,能从不同角度对表格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解读。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在黑板上实现画好"()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如幼儿用书第26页的记录表格),粉笔若干,抹布。
2、幼儿用书26页内容。
活动过程:
1、观察统计各小组男生和女生人数的图表。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第26页的各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调查统计表。
教师:图上有几张小表,每张小表上有什么?每个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记录在小表的什么位置?(男生和女生标记下的空格里)师幼讨论:怎样让别人一看就明白每张小表统计的事第几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呢?(在每张小表的第__组中间用数字标明了小组号)
2、调查统计各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请幼儿到班级的各个组去调查,统计每个小组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并在幼儿用书的第26页相应的小表格中作好记录。(活动中,幼儿可能会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表示人数,教师都应给于肯定,以鼓励幼儿创造性的采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统计结果,然后集体在检查验证统计的人数是否正确。
3、学习将小组统计的结果汇总到班级的大统计中。
教师出示在黑板上事先画好的"()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
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张表格上有些什么?需要我们做什么?
教师:每张小表上统计的各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应该填写在大表的什么位置?
此处可以请发表意见的幼儿边回答问题,边走到黑板前在大表格上指出自己所说的具体位置,使大家明确他所表达的意思。当幼儿理解有困难时,教师可以追问:"第一组应该记在表格的什么位置?"请一名幼儿在黑板上的班级统计表中记录本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然后再集体验证记录位置是否正确。
请幼儿完成幼儿用书26页内容,将调查统计的各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填写到全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中。
4、师幼共同读表,了解统计图标的意义。
幼儿完成后,同伴之间可进行相互交流,并检查各自的记录是否正确。
请一名幼儿将黑板上的记录表填写完整。
请幼儿说说记录表上的数据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事情?
教学反思
1)孩子们对本课都很感兴趣,学的都很认真
2)孩子们都有了性别的认识,也都认识到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要是个乖宝宝。
3)在教学中我应该应用更多的教学方式,丰富我的教学活动内容。
30、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空间方位》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过掌握《摆花》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及空间方位能力、推理能力。
3、感受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重点难点
1、理解横着数、数着数都是5的概念。
2、能够用不同的空间方位进行摆花。
活动准备
16朵花、示范图5张、黑板、幼儿操作材料每人1份(16朵花)、记录纸、花坛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介绍游戏名称,引起幼儿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花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朵花。(2个2个的数)。”
2、教师:“一共16朵花,今天我们玩的游戏就叫做摆花。”
(一)教师示范,发现摆花秘诀。
1、摆花要求:“老师这里有一个四边形的花坛,需要小朋友将16朵花摆在花坛的四周,但还要保证花坛的每一条边都是6朵花,哪个小朋友愿意来试一试?。”
2、请一位幼儿在黑板上尝试摆花。
3、教师总结:“他摆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4、教师进行示范:“老师这里有一种方法,来看一看我是怎样摆的。”
“老师摆成功了吗?摆成了什么形状?老师摆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教师小结:我种了两个横排,两个竖排,4个角上的花数了2次,即在横排数了,也在竖排数了。
(二)幼儿尝试摆花
1、给每位幼儿一套小花教具(16朵花),幼儿尝试操作。
2、强调要求:“16朵花要摆4排(横排竖排都可以),每排5朵花。”
3、教师巡回指导,摆出一种方法后举手,教师拍照进行拍照分享。
4、点数进行验证
5、介绍记录纸:“我们又发现了一种摆法,那谁的方法和他一样请举手,说明你的方法也对啦。那我们把这种方法方法记录下来,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记录纸,请把我们验证过的方法记录下来(花可以用圆圈表示)。”
(三)尝试摆花的其他方法。
第二种方法:
老师:“其实摆花的方法还有很多,请小朋友在尝试摆一摆吧。”
1、教师巡回指导,摆出一种方法后举手,教师拍照进行拍照分享。
2、和幼儿一起数一数进行验证。
3你觉得这种方法像什么?(桌子、凳子、手枪。。。。。)
4、教师出示这两种方法的记录纸小结:“上面的5朵花不动,左边5朵花不动,右边的5朵不动,下面的三朵向上移了。”
5、提问:“你觉得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2个横排,2个竖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种出的样子不一样)”
(四)继续尝试其他的摆法
老师:“那请小朋友试一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看谁的方法和其他人不一样。”
2、教师巡回指导,摆出一种方法后举手,教师拍照进行拍照分享。
2、和幼儿一起数一数进行验证。
3你觉得这种方法像什么?(桌子、凳子、手枪、开字......)
你看看她像什么?(井字)
活动总结
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对大班幼儿来说,通过有挑战的游戏来发展其空间知觉和推理能力,能够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本次活动中,我先用幼儿平时最常见的花坛引出,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什么叫“横着摆和竖着摆都是5朵花”的概念,将游戏的难点抛给幼儿,启发他们思考其他的摆法。
在幼儿自由操作中,我用电子设备将幼儿摆花的方法实时拍照记录,并用集体分享的形式让幼儿在大屏幕上再观察,通过这种方式,幼儿的摆花方法得到了再次的验证,也再一次让幼儿了解“横着摆和竖着摆都是5朵花,且一朵花在横排和竖排能够重复数”的难点。
通过对幼儿作品成功和失败的分享,幼儿更清晰地理解了摆花的方法,再通过丰富的材料让幼儿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欲。
31、大班数学教案《钓鱼真有趣》反思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钓鱼真有趣》
活动目标:
1、能从画面中,对应出每个人钓鱼的数量,并转换成数字。
2、让幼儿练习多少关系的比较以及10以内的减法列式计算。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图画纸、回纹针、磁铁、竹筷子、蜡笔、毛线、海报纸、笔、大水盆。
2、1-5数字卡三份,减法卡、等于卡。
活动过程:
㈠引起兴趣
1、问幼儿有没有看过钓鱼?告诉幼儿我们要自己来做一些鱼,这样就可以准备进行钓鱼比赛了。
2、教师示范一次钓鱼道具的制作:
⑴用图画纸画鱼,并用剪刀剪下来,再用回形针夹在鱼的嘴巴上,一只鱼就完成了,鼓励幼儿制作不同种类的鱼。
⑵接着,利用竹筷子、毛线、磁铁制作钓竿:将毛线的一端绑上竹筷子,另一端绑磁铁。如果担心不牢,可用胶带固定,不要缠太厚的胶带即可。
㈡团体活动
1、将幼儿制作的鱼,全部放在一个在水盆里面,让幼儿可以尽情地钓鱼。但同时要告诉幼儿,现实生活中钓鱼,不能钓太多,够吃就好。
2、教师限定时间,时间到后,请幼儿收竿,带着钓到的鱼,请教师帮忙把数量记录在海报纸上。
3、教师回收所有的钓鱼道具,请幼儿集合,让幼儿专心于学习数学活动。
4、教师随意举两个人为例,提问:这两个人谁钓得多?谁钓得少?多多少?少多少?并问幼儿怎么判断多多少?少多少?
5、引导幼儿以算式表达数学概念,教师用数字卡、减法卡、等于卡,进行示范。
6、在黑板上,以图卡排出表达式,并用口语表达,例如:强强钓了五条鱼,珊珊钓了两条鱼,谁钓的比较多?多多少?幼儿可能会以手指头或自己的方式找出答案,教师可加入表达式,让幼儿学习抽象符号,并说明,强强比珊珊多钓了三只鱼,五减二等于三:5-2=3
7、让幼儿运用上述方式,任选两位同伴钓鱼的数量做比较。
8、请幼儿将自己练习的成果与同伴分享。
活动反思: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课堂上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曾说过:“儿童有他独特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正所谓,“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对同一文本也完全可以从若干个角度进行不同的解读。在阅读过程中,多俯下身来倾听孩子们的发言,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享受阅读的乐趣。
这节课中,我试着给了学生更多的发言权,还给予学生阅读反思的时空。学生通过阅读反思,开启了心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于学生个人的生活阅历较浅,看待事物往往不够准确全面。当学生在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时,教师不要急于去否定,而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看法,潜心阅读文本的重点段,这样就给予了他阅读反思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了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保护学生的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再一次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2、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按群计数》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1—20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7、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两个两个 的数数
难点:10—20之间两个两个的数数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基本环节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两个红棋子,再插两个黄棋子,两个蓝棋子,两个绿棋子, 2个黑棋子,一共1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习,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
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三、结束环节
收回插板。
活动延伸,户外体育活动的报数游戏,数字表的点数游戏。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对两个两个数数的理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个别幼儿还不能独立数数,教师应该在设计几个游戏环节,训练幼儿掌握两个两个数数的技能。
33、大班数学教案《按规律排序》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辨认图形排列的规则,并按照其序列延伸该图形。
3、发展观察、分析的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6、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7、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课前在活动室布置四个活动区域:“超市”、“书店”、“展示大舞台”、“数学角”。
2、在“超市”里摆满五颜六色的项链、花纹有一定规律的发饰、桌布、衣服、包装纸,卡片花边、国际象棋棋盘,美人痣。
3、“书店”里摆设按事件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图片:有种子发牙、蝌蚪变青蛙、月圆月缺、小孩长大成人。
4、“展示大舞台”里准备了各种颜色的纸环、五颜六色的彩色纸、串珠、纯白色的衣服、裤子、围巾、裙子、手套、袜子、剪刀、画笔、花边、各种颜料、针线、双面胶。
5、“数学角”里准备了按故事情节变化的先后顺序的小卡片、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感知活动――逛“超市”
安排、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老师以朋友身份带领幼儿“逛超市”,“超市”里摆满了的各式各样的东西,让孩子们感知事物的序列变化,从而感知事物的美,进一步让幼儿们说出你所见到的物体是用怎样的规律排序的,然后记录下来,看谁记录的画面最美,就在额头中间贴上一颗“美人痣。”
(二)合作活动――逛“书店”
老师带幼儿们逛完了“超市”,又带领幼儿们来到了“书店”,这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书、图片。老师说“孩子们,今天书店阿姨把图片的顺序搞错了,我们来帮助阿姨给图片分类排序好吗?”大家等不急了,忙说:“好!”接着幼儿自主的三五成群的自发的组织成一组,开始按事件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图片,幼儿拼拼说说,合作活动,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又培养了幼儿热爱集体的好品德。接着,每组推选一名代言人起来表述本组的排列结果,说出小组的队名、口号,展示交流,要求发言的幼儿用“先……后……最后……”的句式来讲述。
(三)操作活动――展示大舞台
老师带领孩子们帮“书店”阿姨把图片整理好后,又带大家来到“展示大舞台”,这里是幼儿们动手操作的区域;在这里,幼儿们可以充分自主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里,老师给他们准备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材料;在这里,小朋友们可以尽情的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心趣,一举几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操作活动开始,老师以一个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小朋友的活动中,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后,带上或穿上自己的作品走向展示舞台,在轻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向模特一样展示自己的风采。每一个“模特”展示完毕,“主持人”采访“模特”:“你脖子上的项链的创作灵感来自怎样的排序规律?”他非常自豪地回答:“我制作的项链是用红、黄、蓝、绿,红、黄、蓝、绿.....的规律来排列制成的,记住我哦,我是二十号选手,投我一票!”主持人接着喊:“下一个。”一个个都是那么自信,一个个都是那么出色,一个个都是那么充满活力,最后主持人讲评:每一个参赛选手都表现不错,都发给一份优秀奖。
(四)延伸活动――有趣的小卡片
延伸活动中,我又以朋友的身份带小朋友们走进数学区域,为幼儿提供录象故事和故事小卡片,让幼儿边听故事边按故事情节顺序排列故事小卡片。听完故事后,我又带小朋友们到室外去找有一定规律排列的物品,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34、幼儿园优秀大班数学教案《7的分成》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了解7的组成有6种分法。
2、运用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让幼儿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6、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7、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图片小猪7只(1只大的,6只小的;4只白色的,3只红色的;2只戴帽子的,5只不戴帽的)
2、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和一份记录表。
3、礼物:大挂图,笔,磁铁。小数字1-7和分解条数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毛毛虫”复习6的组成 。
“昨天我们学了6的组成,小朋友还记不记得呀?好,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复习6的组成分解)小朋友表现真棒!现在老师请你们来玩个毛毛虫的游戏。小朋友分成3组,看看自己身上的数字宝宝找到相对应组成6的数字宝宝,比一比看哪组速度最快又准确。(老师开音乐,游戏开始)
二、学习7的组成
今天小朋友玩游戏都表现非常棒,可是今天我们班上也来了几位小客人,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呀?”“那待会小客人来时小朋友要点数看看来了几位小客人?”教师依次请上小猪,让幼儿点数,并让幼儿瞧瞧这些小猪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幼儿按小猪的大小,颜色等来分,并引导幼儿找找还可以怎么分(反过来分)。最后幼儿和老师一起口述一次: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就是7;7可以分成2和5,2和5合起来就是7等。(得出的分解式:)同时把相应的算式列出来让幼儿有所了解。
7 7 7 7 7 7
╱╲ ╱╲ ╱╲ ╱╲ ╱╲ ╱╲ 1 6 2 5 3 4 4 3 5 2 6 1
三、游戏:
“好!小朋友表现真棒!现在老师再来跟小朋友玩一个游戏,看看小朋友是不是真的那么厉害。”现在呢老师这里有很多数字宝宝,分别都是1、2、3、4、5、6,请小朋友听音乐找相对应7的分成的数字朋友。
游戏2-3遍后,请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做亲子游戏。
四、解拼图游戏
“哇!小朋友今天表现真棒!小猪们都很开心,它们有一份礼物要送给小朋友,想知道是什么吗?”“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好!数3声睁开眼睛哦!”教师出示 “礼物”“咦?礼物呢?哈哈!秘密就在里面。小朋友只要算对了这6道分解题,礼物就会自然出来啦!小朋友有没有信心闯关呀?好!加油哦!”其中,当幼儿答对一道分解题时,就翻开一角,等答完题时礼物就会出现了。激发幼儿探索的意识,让幼儿加深巩固7的组成。
“ 原来小猪要邀请我们去它的农庄做客,好!小朋友现在我们就开火车出发到小猪的农庄吧!出发罗!!!”结束课程。
五、亲子作业
活动延伸:
幼儿分成三组,每一组的桌子上都有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和记录纸,让幼儿在操作中掌握,在记录中巩固。其中每一个桌子上的记录材料都不同。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重点是让幼儿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学习7的分成,在这教学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点非常浓,游戏参与率高。通过操作、游戏等活动让幼儿能了解7的组成有6种分法。并能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很好的掌握教学知识,达到我上课的一个教学效果。
35、幼儿园大班语文教案《有趣的汉字》反思
内容:谈话:有趣的汉字 (大班)
设计思路:我们班的小朋友在中班下学期对汉字已经有了兴趣,经常把在家写的字拿来给老师看,以次为骄傲。进入大班后,一天一个孩子提出一个问题:“汉字是怎么来的?”我接住这个球后,就把这个抛给全班孩子。这一下有个别孩子回家询问,于是就有了答案:“象形字”、“甲骨文”。那么到底什么是象形字?我把知识及时给了孩子,还拿出“”、“ ”,这两个象形字让孩子观察。在收集材料中,孩子兴趣不断蔓延,并产生了这个主题活动。
目的:
1、在看看讲讲中,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中感受人的聪明。
2、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兴趣。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要认真、要有耐心。
准备:汉字(现代、象形字)若干
过程:
一 、导入语,激发幼儿说的兴趣
师:最近,我们小朋友对字宝宝特别感兴趣,收集了许多字宝宝,张老师把你们的字宝宝集合在一起,让大家看得更清楚。
二 、说说我们的字宝宝
师:1 .谁愿意来向我们说说你认识的字宝宝?
(在幼儿说的过程中,老师随机引导,鼓励幼儿发表不同的见解。)
2. 师:你们有什么看不懂的字宝宝吗?
三 、设疑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字宝宝有个秘密?
(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积极参与讨论)
四 、延伸活动
根据幼儿的热点继续对文字进行探究。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设计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并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体现出“活动化的共同学习”这一特点。这次活动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收集了大量有关汉字起源的图片,整理出幼儿易于接受的汉字特点,采用幻灯片播放的方法进行活动的前期认识、讲解及交流讨论,使幼儿在观看、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活动中教师还尽可能多地创造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个别交流和自由交谈的机会,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得到发展。
不足之处:
活动前期忽视引导幼儿主动收集活动资料,对于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得还不够。在活动中对个别幼儿的关注也有所欠缺,讨论时应给予幼儿更大的自主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木偶摆出字时,应该提供正确答案的字卡,让幼儿有对比,幼儿对汉字的理解会更强。
36、大班语文教案《有趣的木》反思
语言:有趣的“木”
活动目标:
1、学会根据画面的实物,初步认读汉字“床、树、桌、椅、林、森”等。
2、探索并认识常见的“木”字旁的汉字,知道“木”字边旁的汉字与“木”有关。
3、积极参与用身体变换汉字的活动,产生对识字活动的兴趣。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笔人手一支。
一段木头,汉字卡片“木、林、森”。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段木头,引导幼儿尝试探索汉字“木”。建议教师这样引导:
1、这是什么?(木头)
2、在黑板上写汉字“木”,启发幼儿认一认,读一读汉字。
3、我们知道“”旁的汉字与手有关,“口”字旁的汉字与“口”有关,那么“木”字旁的汉字与什么有关呢?
二、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认识汉字:木、树、林、森。
1、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猜一猜,读一读汉字:木、树、林、森。
2、
重点观察木、林、森,说说它们是由几个木组成的。使幼儿知道:“树”是由一个“木”组成的;林是由两个“木”组成的,森是由三个“木”组成的。
三、看图阅读汉字:床、桌、椅、柜、棋、栏杆,找出共同之处,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1、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物品?认一认,读一读旁边的汉字。
2、找一找,这些汉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想一想,为什么都有“木”字旁?
四、运用已有经验,扩展想象,感知各种“木”字旁的汉字。
1、你还见过哪些木制品?哪些字会有“木”字旁呢?
2、观察这些汉字,说说:“木”在汉字的什么地方?带领幼儿用一句简单的话说一说:什么汉字里面有“木”字
五、游戏活动:木、林、森。
1、启发幼儿用身体逐一表示汉字“木、林、森”,教师观察幼儿用身体摆出的动作,选择个别好的动作幼儿示范表演。
2、游戏开始,教师出示汉字卡片(木、林、森),让幼儿看汉字做动作,拼出相应的汉字。可采用听教师指令进行快速组合拼字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幼儿对阅读汉字的兴趣。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的设置我都以幼儿为主体地位,基本能达到活动所需要达到的目的。但我在组织的过程当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在上课之前,可以让幼儿在家里收集更多的有关木的图片。这样也可以对木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
2、在整个活动的最后我没有让幼儿进行发散的思维,只是局限在了我现有的、准备好的一些材料上,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地方都可以看见与木有关的汉字,脱离图片让幼儿自由想象。
3、在提问时孩子给孩子们多一点考虑的时间对字有一定的印象,说出许多有关木字的字,由于太受时间的限制,提问时太过于仓促了。也可以让幼儿自己写出木字旁的字,低估了幼儿的能力,没有做到师幼互动。
37、幼儿园大班语文教案《有趣的喷画》反思
活动名称:有趣的影子(喷画)
活动目标:
1、学习喷画的技能,体验喷画方法再现物体形象的乐趣。
2、养成干净整洁的习惯。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养成有序摆放工具、材料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利用光线做影子游戏。
2、1—4种调好的颜料;每人2只吸管或1把牙刷、一块纱布;擦手布。
活动过程:
a)出示喷画范例:小象的影子,引起幼儿的学画兴趣。
老师:画上是什么动物?画的前面没有光也没有小象,小象的影子怎么会到纸上呢?
b)学习喷画的方法。
i.
先将图画纸铺平,再把自己喜欢的物形卡片放在纸上,然后用吹管蘸色在站上吹(或用刷子蘸色在纱窗上来回刷),将颜色喷在纸上,这样有物形卡片的地方,因为喷不到颜色而不变色,喷完后过一会将物形卡片轻轻拿掉,就留下了物形的影子。
ii.
为了使画面更漂亮,可以喷2或3种颜色:喷完一种颜色后,必须等晾干才能喷另一种颜色。
c)提出要求,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d)请幼儿欣赏作品,说一说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引导幼儿从图案排列美观、色彩搭配好、喷色均匀等方面进行欣赏评价)
教学反思:
有了第一课时的经验积累,幼儿在完成喷画作品的过程中,能轻松自如的运用喷壶进行喷画,同时,新的喷画工具(牙刷)的加入,新技法的挑战,又让孩子们完成作品的兴趣更加浓烈,热情高涨。从单一模具的使用到模具与玩具的组合使用,再到几何图形的拼接组合使用,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喷画的技巧上得到了自主发挥。
新颖的组织方式、可供幼儿自由选择组合使用的多种工具,将全场气氛带入高潮,配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新添加的用广告纸制作模具的环节充分调动了全体幼儿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倍感欣喜。
此外,在活动中,有个别幼儿对颜色非常好奇,将两个颜色混合在一起,因此,可在下一课时可尝试在调色杯中混色以及在纸上喷画混色。
38、大班数学教案《4 的分解》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操作活动,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2、初步感知4的分解规律,认识分合号。
3、通过游戏、操作,学习4的分解。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帽子、分合号、1-4数字。
2、纽扣、纸盘、ppt。
活动过程:
一、集体游戏:撒纽扣,学习4的分合。
1、教师:请每位小朋友数出4颗纽扣,小手放在盘子的上方。松开手后把钮扣撒下去,仔细看看盘子里有几颗纽扣,盘子外有几颗纽扣。
2、幼儿进行游戏,大胆的讲出自己的操作结果。请老师帮助记录数字。(结果相同不重复记录)
3、学习记录4的分解,认识分合号。
记录444
221331
4、教师出示分合号,幼儿观察。
二、出示教学图片—帽子,学习分类,进一步学习4的分解。
教师:羊妈妈给羊宝宝们织了好多顶漂亮的帽子,请你帮助羊宝宝把相同颜色的帽子整理在一起吧。
整理4
13
22
31
三、引导幼儿观察4的分解规律。
教师总结:左边的数字从小到大,右边的数字从大到小。
四、游戏---拍手打节奏。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1和3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2和2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3和1
活动延伸
在区域提供相应材料,供幼儿操作。
39、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6的分解》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组成,了解6有5种不同的分法,能按序分合。
2、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6、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教具
【活动过程】
一、 问答游戏“对答歌”,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
师:“小朋友,我问你,3可以分成2和几?”
幼:“田老师,告诉你,3可以分成2和1。”
师:“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几和4?”
幼:“田老师,告诉你,5可以分成1和4.”
… …
二、 操作探索6的分解。
1.给幼儿每人发一袋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花。
师:“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带了一袋礼物,看看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2、幼儿操作探索,感知6的分解。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送了相同的6朵花,请小朋友根据花的特征分一分,看看都能分成几和几?”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说出操作结果,教师在电脑上演示组成式。
6 6 6 6 6
∧ ∧ ∧ ∧ ∧
1 5 2 4 3 3 4 2 5 1
4、引导幼儿观察组成式并发现6的分解特点。
教师小结:6有5种分法。每组左边的数一个比一个大1,右边的数一个比一个少1,这种分解的方法叫互补法。
三、出示电脑动画游戏,巩固6的分解
1、师:“小朋友都知道了6的分解方法,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抢答的游戏,老师出题,小朋友回答,答对的就可以得到小企鹅的夸奖,答错了小企鹅就会摔倒。”
2、电脑显示6的分解填空式,幼儿以抢答的形式进行回答。回答的答案正确,小企鹅跳起来说:“嘿,你真棒。”答错了,小企鹅随着音乐声眼冒金星摔倒在地。
活动反思
学习数的分解,可使幼儿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并为学习加减法打基础。学习数的分解对幼儿来说有些难度,掌握起来不太容易。幼儿只有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感知,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数的分解。因此,本次活动,我以幼儿的操作探索为主,让幼儿在操作中发现6的分解方法,再辅助与教师的总结概括,使幼儿对6的分解有清晰的认识,最后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巩固,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但由于幼儿的操作、分析、概括能力有个体差异,有的幼儿不能完整的掌握6的所有分解方法,所以还需要在今后的自选活动中进行个别指导
小百科:分解,数学名词,即和差化积,其最后结果要分解到不能再分为止。
40、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半点钟》反思
(一)活动目标:
1.会认识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
2.学习计划自己的片断活动内容,感受幼儿园生活的作息时间。
3.有初步的时间概念,知道要珍惜时间。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时钟、自制的《半点作息表》。
2.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时钟》、《科学认识整点和半点》。
(三)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师:钟面上有几个数字?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
游戏《拨钟报时》,教师拨钟,幼儿报时。如教师拨8点,提问:现在是几点整?分针指在数字几?时针指在数字几?
2.出示《半点作息表》,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半点。
师:小朋友在干什么?短针指向数字8和数字9的中间,长针指数字6,是8点半。
3.师幼梳理:半点时,分针指在数字6上,时针指向两个数字的中间,如时针指向2和3的中间,就是2点半。
4.引导幼儿观察8点和8点半,比较整点与半点的不同。
5.玩游戏&《报时拨钟》,巩固对整点、半点的认识。
6.指导幼儿完成操作材料《科学认识整点烽半点》。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引导幼儿到区域继续游戏《报时拨钟》。
活动反思:
时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对于学前班孩子来说,认识钟表,加强时间观念,懂得爱惜时间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组织了《认识半点》这个数学活动,本次活动我从幼儿已掌握整点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半点的认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引导幼儿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树立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观念。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第一组通过观察和操作,能读出钟面的时刻,探索钟面半点指针的规律;第二组通过观察和操作,在老师的帮助与辅导下能读出钟面的时刻,理解半点指针的规律;第三组通过观察和操作,在老师的帮助与辅导下能指出半点指针的规律,可以跟读钟面的时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教育幼儿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是基本成功的,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主要体现在:
1、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幼儿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做课间操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幼儿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幼儿学习“认识钟表”提供了经验基础。为此,课中我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幼儿看钟面的时刻,再想一想半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幼儿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6,时针最后走过数字几,就是几点半。”的规律。
2、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本课的活动中,我注重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安排了“说说你在这个时间正在做什么”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幼儿体验“生活数学”。
总之,在课堂活动中应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情境,让幼儿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本次活动过程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接受能力来设计的,活动中孩子和教师真正融合在了一起,活动的效果较好。
41、大班数学教案《农庄小统计员》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分类记录"9"以内农庄里的农作物和动物数量,认识统计表。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统计,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农庄动物、蔬菜ppt,填有答案的蔬菜统记表ppt。种子统计表1份;
2、学具:每人一份种子、动物记录单,动物统计表每小组一份,农家菜园记录、统计表作业单每人一份;4个篮子里装有白果、花生、蚕豆、黄豆种子(数量在9以内),一次性杯子每人一个、记号笔每人一支,农庄小小统计员奖牌若干。每张桌上贴有水果标志2份。
活动过程:
一、农庄收种子,探索统计的方法
1、设置情景,"农庄里收获了许多种子,王爷爷不小心把种子混在一起了,今天我们学做农庄小统计员帮助王爷爷把种子分一分,记一记。"
2、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
出示种子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统计表。明确统计时要找到相应的标志,在它对应的格子里记录数字。
3、师幼共同完成种子统计表。
二、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
1、幼儿观看农庄小动物ppt,初次尝试记录小动物数量
2、小组分工合作记录动物数量。
讨论:有什么方法把这么多动物又快又对的记录下来?教师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记录小动物。
小组商量,幼儿自主选择统计的小动物。
观看ppt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交流分享记录的方法
3、小组合作统计农庄里的小动物。
4、师幼共同检查每组统计情况。
三、独立完成蔬菜统计小统计员们,你能一个人独立的统计农庄里其它物品吗?那我们挑战一下吧!统计的又对又快、细心认真的小朋友活动后将颁发"农庄小统计员"奖牌。
1、幼儿观看农家菜园ppt。
2、教师提出比赛的要求。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自主评价统计表四、颁发奖牌,结束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大班的数学活动,这节活动有30名幼儿参加,分成三个小组,每组10人。第一个导入图片环节,动物是由不同形状的图形组合而成,每个图形外边框是不同颜色沟边,图形本身是白色,这样从视觉上很清晰的观察到每个图形。活动一开始,幼儿兴趣浓厚,每当提问某种图形有几个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有的幼儿伸出手指头,有的站起来,都抢着争当第一个说出答案的人。到了操作环节,幼儿自选一幅图片进行按两个特征统计。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满足了孩子的不同需求。在操作中,孩子们很认真的观察统计,因为提供的图片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图案,如机器人、小公主等等。在最后和幼儿一起检验结果时,有的幼儿还在低头统计着。可见孩子们很喜欢这节活动。大家参与的兴趣很高,到最后都完成了统计,虽然有的幼儿的统计结果不对,当得知漏数时,孩子们脸上认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表情,是那么美好。
42、大班数学教案《排序方法多》反思
活动目标
1.对排序活动感兴趣。
2.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多特征排序的方法。
3.感受排序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整理”画笔图片;“画笔排排队”组图;“整理画册”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图片请幼儿操作排序激发兴趣
——熊猫奇奇和熊猫妙妙买了一些新铅笔,请你帮忙把它们放进盒子里。
——铅笔都放进盒子里了,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铅笔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排列的?
二
出示组图引导幼儿从多角度进行排序
1.出示组图“画笔排排队-削铅笔”,引导幼儿了解画笔可以按照粗细进行排序。
2.出示组图“画笔排排队-上颜色”,引导幼儿了解画笔可以按照颜色深浅进行排序。
三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了解排序在生活中的作用
——奇奇和妙妙画完画,要把画放进画册里,可是画册太多太乱了,他们想先整理一下。他们想了一些整理的办法,分别是什么?
——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给画册排序?
四
请幼儿分组整理活动室在实践中进行巩固
——我们的活动室也需要整理,请小朋友们一起帮忙。
——在整理之前请想一想你负责整理的东西可以用几种方法来排序?你想选择哪一种?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43、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单数和双数》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大班幼儿的生活内容不断丰富,但对单双数的认识还有各种问题,因此,我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思维特征,创设丰富的活动环境,在游戏中进行有趣、有效的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参加数学活动的乐趣。
2.通过观察、讨论、操作,区分10以内单双数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分析总结能力。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讨论、操作,区分10以内单双数
难点: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分析总结能力。
活动准备
若干个纽扣、各种形状的图形塑料片若干、ppt、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探索游戏,激发兴趣
1.游戏大把抓扣子,认识单双数。
请幼儿大把抓到扣子后,数一数扣子的数量,选择相应的数字卡片。
2.幼儿探索,发现问题。
什么样的是单数?
什么样的是双数?
通过让幼儿自主探索,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请幼儿进行总结,最后教师小结。
小结:两个两个的数,剩下一个的是单数。两个两个的数刚好的数完的是双数。
二、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1.将幼儿分为两人一组,让幼儿合作探讨,判断图形塑料片的数量是单数还是双数,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单双数的排列规律,最后得出结论。
10以内的单双数:一个单数一个双数,一个单数一个双数。
三、游戏我是小法官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制作精美的动态ppt图片,让幼儿判断图中的物体是几个,单数还是双数。
小矮人——7——单数小猫——6——双数
蝴蝶——2——双数兔子——3——单数
拿花小猫——4——双数苹果——9——单数
星星——10——双数小鸟——8——双数
四、游戏《抱双躲单》
游戏规则:当老师说双数时两个小朋友抱在一起;当老师说单数时一个人蹲下来。
让幼儿在快乐的环境中结束本节活动。
活动延伸: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以游戏开始,在游戏中结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并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比较好的掌握了单双数,丰富多样的形式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
2.整个活动条例还是比较清晰。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并运用了观察法,操作法,游戏发,归纳法,特别是操作法的运用,是突破教学重点的一个有效方法,幼儿可以通过自己亲手操作,再加上老师的合理引导。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
3.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教具的运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基本能独立完成,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动脑筋探索,获得经验,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4.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达成很不理想,第四个大环节,只有极少数幼儿能根据归纳出的单双数规律,准确说出20以内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直接运用卡片来判断很抽象,幼儿不易掌握。应该还是先要投放学具让幼儿操作。怎样才能让幼儿准确的掌握任意一个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是我下一步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